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技術改造是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對設備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進行提檔升級,促進產品的增品種、提品質、擴規模,提升企業運行效率和投入產出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投資活動,是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的必要手段,是推進產業轉型的重要途徑。為加快落實制造振興戰略任務,切實提升企業技術改造水平,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推動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把制造業振興作為產業轉型的主攻方向,以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主線,以提升市場主體創新力和競爭力為核心,聚焦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的重點方向,實施六大技術改造專項工程,推動平臺、產品、技術、企業提檔升級,加快數字經濟賦智賦能,牽引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構建現代制造業體系培育新動能、提供強支撐。
力爭到2025年,全省技術改造水平顯著提升,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8%以上。傳統企業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新興企業規模化發展成效顯著,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4%,“十四五”期間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到2030年,全省制造業企業實現內涵式增長和智能化躍升,重點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突破,涌現一批在全國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和較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技術改造對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二、重點方向
(一)聚焦產業轉型,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堅持將創新引領貫穿企業技術改造全過程,促進工藝裝備水平提升和產品升級,推動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提升綠色低碳發展能級。
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企業。突出智能、綠色、服務改造路徑,推動傳統優勢企業由外延粗放向內涵集約發展。鋼鐵產業推廣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先進軋鋼等技術,優化不銹鋼產品結構,提升高品質特殊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鋼等關鍵鋼材供給能力。焦化產業推動大型焦化裝備升級和干熄焦、余熱余壓利用等綠色改造,焦爐煤氣制氫、甲醇、乙二醇并延伸高端聚酯材料,粗苯精深加工生產可降解塑料、己內酰胺及下游產品,煤焦油輕組分精細分離和重組分深加工,生產萘系列、醫藥中間體、高端炭素等產品。有色產業推動高性能鋁鎂合金向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等領域延伸配套,促進高強高導高韌性銅合金在精密電子、5G通訊等領域拓展應用。化工產業利用新型煤氣化技術升級改造尿素裝置,開發氯堿下游產品。建材產業擴大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綠色建材供給。傳統裝備制造業發展煤炭綜合采掘、主輔運輸、井下安全等智能煤機裝備,提升冶金、起重、挖掘等重型機械裝備競爭優勢,打造煤化工、紡機、農機等特色裝備,開發精密、高端鑄鍛造產品。酒產業傳承和優化釀造工藝。醋產業推廣酵熏淋一體化智能釀造技術,擴大醋功能產品規模。食品產業提升質量和安全保障能力,發展嬰幼兒、老年和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輕工產業發展高端日用陶瓷和玻璃器皿、特種建材用紙、高端絲麻毛紡織等產品。
2.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企業。圍繞終端、高端、前沿改造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企業集群規模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高鐵動車組輪軸輪對、電傳動系統、高性能轉向架、電力機車、高速列車、城軌車輛等軌道交通裝備,提升大功率風電機組整機及其零部件等風電裝備水平,打造高端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戰略裝備,開發無人機、航空發動機、中小型通航飛機等通用航空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開發純電動、氫燃料電池、甲醇汽車等整車產品,發展驅動電機及電控系統、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產業發展煤系高嶺土、耐火材料等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推進有機纖維、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突破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高端炭材料等前沿材料。合成生物產業打造戊二胺、長鏈二元酸、聚酰胺、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布局紡織纖維、工程塑料等下游產品。現代煤化工產業研發應用適合山西煤種的煤氣化、煤熱解、煤炭分質分級利用、“三廢”治理等共性技術,發展基于煤制油、烯烴、甲醇、乙二醇等材料的下游產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高效加熱、節能動力、余熱余壓利用、智能化污水煙氣處理等節能環保裝備,開發工業廢物綜合利用成套裝備,推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工業廢水深度治理回用等技術。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加強新藥研發和產業化,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培育高值耗材和高性能醫療設備。
(二)聚焦數實融合,推動產業化、數字化、融合化提升
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企業提質擴規和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
1.創新突破數字技術產品。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應用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升數字核心產業產品供給質量。半導體產業加強材料、裝備、芯片、封裝等領域布局,發展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傳感器等產品,推動碳化硅襯底材料規模化生產。光伏產業加大光伏電池及組件產業化力度,發展智能光伏產品。新型儲能電池產業發展鈉離子、鋰離子、釩液流電池產品,加快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布局。軟件產業提升基礎軟件水平,增加工業、平臺、行業應用、嵌入式等軟件產品供給。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綠色集約高效算力中心,發展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安全治理等大數據產品,推動工業大數據深度應用。信創產業攻關高性能服務器芯片、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等技術,打造整機、服務器、存儲等自主可控產品。
2.加快重點領域數智賦能。推動開發區、市場主體、新產品等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豐富典型應用場景,形成示范帶動優勢。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依托工業類開發區加快建設數字化園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打造智慧開發區云服務平臺,加快政務服務、項目管理、公共服務、運營管理等業務的數字化進程。市場主體數字化改造。國有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領域全面推動數字化改造。民營企業深耕細分市場,聚焦核心制造環節開展數字化改造,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智能制造場景和產品開發。面向核心制造環節遴選推廣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建設細分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引導龍頭企業牽頭打造智慧供應鏈,鼓勵創建智能制造先行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煤機、智能終端、智能家電等智能新產品。
三、重點任務
緊扣技術改造重點方向,發揮山西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撬動和引導作用,實施六大專項工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提升產業發展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集聚集約增效專項工程
增強產業升級效率、集群協作效率、企業運行效率,通過鏈式集聚、要素集約、區域集中促進效率變革。培育重點產業鏈,做強“鏈主”企業,做優鏈上企業,招引關鍵環節落地,加強上下游協作配套,提升開發區、平臺機構配套發展水平。建設特色專業鎮,支持專業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主導產業發展、市場主體培育、服務支撐能力提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培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優化提升產業集群承載力,配置完整產業鏈條,構建先進制造生態,擴大規模輻射效應,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二)核心競爭力提升專項工程
通過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關鍵基礎產品和重大技術裝備質量變革。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分類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核心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基礎能力提升。鞏固產業基礎核心支撐能力,擴大優勢基礎產品規模,豐富基礎產品譜系,推動裝備大型化、高端化升級。增強產業基礎戰略突破能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突破。加快檢驗檢測計量標準、產業信息、創新成果產業化等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加快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提升重大技術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開展基礎產品和重大裝備“一條龍”應用示范,促進整機(系統)和基礎產品技術互動發展。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示范應用。
(三)技術創新牽引專項工程
建設創新成果產業化承接基地,開展前期論證、中試熟化、產業化模式策劃等全流程管理服務。加強行業共性技術的轉化和推廣。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創新成果產出、轉化和應用,通過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動力變革。鼓勵企業創建技術創新試點示范,加大在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和轉化領域的投入力度,推動企業主導制定和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協同創新,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和提檔升級,推動企業牽頭組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共建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和培育高精尖缺領域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團隊。
(四)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專項工程
發揮制造業企業主體示范作用,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提質。部署數控機床、增材制造、傳感控制、檢測裝配、物流倉儲等智能制造裝備,集成相應工藝、軟件,推動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流程智能升級。發揮數字經濟賦智賦能作用,優化提升數字基礎設施。部署建設5G網絡基礎設施,加強園區、企業深度覆蓋,深化5G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加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和規模應用,打造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五)綠色低碳轉型專項工程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推動重點行業實施綠色化、低碳化改造,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采用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技術,開展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推廣先進節能工藝流程,推動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實施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加強工業廢水、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推動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赤泥、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結合實際合理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探索開展鋼鐵窯爐、化工裝置等協同處置固廢研發和示范。鼓勵發展再制造產品,延伸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促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
(六)企業增量提質專項工程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企業上規模、增實力、提效益。鼓勵創建國家級試點示范,構建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打造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體系,培育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發揮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做精主導產業、做大體量規模、做優拳頭產品,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配套發展,推動制造業各行業營收實現整體躍升。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財政資金扶持
進一步擴大山西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規模,對六大技術改造專項的重點項目,予以貼息、補助、獎勵支持。推動設立市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爭取先進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國家專項資金扶持。
(二)推進技改項目建設
加快技術改造項目立項、規劃、土地、環評、能評等前期手續辦理,推動前期項目早開工,建設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達效。開展技改資金項目全周期管理,全流程做好項目監測調度,規范開展項目評價工作,確保技改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做好要素配套、政策咨詢和服務保障,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三)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用好用足國開行制造業專項貸款,爭取國家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支持,拓寬技術改造企業融資渠道。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推介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技改資金支持項目,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發展適合企業技術改造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撬動作用,支持技術改造項目建設。
(四)抓好政策落地落實
省制造振興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省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省工信廳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貫徹省政府抓落實提高執行力安排部署,會同各成員單位共同推進技術改造各項任務。各市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行動方案,加快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切實引導企業深入開展技術改造。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17〕7號)同時廢止。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