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桂發〔2025〕3號)決策部署,深入開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我廳起草了《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請于2025年8月28日前將意見建議反饋。以單位名義提出意見的需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提出意見的請署本人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方便后續溝通。
征求意見時間:2025年8月15日—8月28日
網上征集網址:http://gxt.gxzf.gov.cn/qzhd/yjzj/zwzx/
意見反饋郵箱:jxc@gxt.gxzf.gov.cn
郵寄地址:南寧市青秀區民族大道113號工信大廈
附件: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5年8月15日
附件
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桂發〔2025〕3號)決策部署,深入開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發揮廣西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和制造基礎優勢,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構建機器人產業生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面向東盟的機器人示范應用高地和特色產業基地,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快建設產業集群
(一)支持產業集聚發展
以南寧、柳州為核心,打造面向東盟的機器人示范應用高地和特色產業基地。支持南寧市依托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打造機器人產品、技術、標準出口基地。支持柳州市發揮制造基礎優勢,打造機器人整機、零部件制造基地。支持各地結合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等本地區優勢,發展機器人整機及零部件產業。(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構建產品體系
重點加強工業機器人產品及系統集成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圍繞搬運、物流、質檢、焊接、清洗、包裝碼垛等領域,以“機器人+制造”助力全區制造業產業優化升級。支持服務機器人產品研發和制造,加速向教育、城市管理、商用服務、家用服務、康養等領域賦能。支持特種機器人產品研發和制造,加強面向農用、醫療、電力、水下、危險作業等特殊場景應用。加快人形機器人規模應用。(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三)加快項目招引落地
制定機器人產業鏈重點企業招商目錄,聚焦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開展精準專題招商,加快引入創新力強、有行業影響力的優質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機器人產業項目,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的10%予以投資補助,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對廣西機器人產業有明顯牽引帶動作用的重大產業項目,最高不超過1億元。推動各類基金設立機器人產業專項子基金,建立機器人整機、軟件算法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以下簡稱機器人企業)與基金溝通機制,組織企業開展路演。(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園區辦、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培育整機企業
(四)培育優質整機企業
鼓勵企業申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公告,對列入公告的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機器人集成應用企業,分別給予不超過150萬元、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支持機器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進階,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資金支持。對首次實現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的機器人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首次實現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給予一次性獎勵800萬元。(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五)支持機器人大模型研發
鼓勵機器人企業聯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科研院所,聚焦從單一任務到工業復雜場景,涵蓋機器人環境感知、智能決策、自主規劃、運動控制、協同作業、多模態學習、自我觀察等的核心軟件算法體系,開展機器人大模型技術攻關。對形成場景應用的大模型,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5%,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助。(責任單位:自治區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六)支持機器人訓練基地建設
支持機器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資本、產業投融資平臺、中試驗證平臺等主體,聯合共建智能機器人訓練基地,以市場化模式開展數據采集、應用場景拓展、機器人大模型開發和模型訓練等業務,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5%,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助。(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局、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三、加快培育零部件企業
(七)培育優質零部件企業
擴大結構件、伺服電機、電池等零部件生產規模,積極培育發展控制器、傳感器、減速器、絲杠、末端執行器等零部件。對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公告的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年銷售額超100萬元的機器人零部件企業,按年銷售額的10%予以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存量非機器人零部件企業研發轉產機器人零部件、并實現向機器人整機企業銷售的,按相關產品年銷售額的50%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八)構建零部件配套服務體系
支持建設機器人零部件供應鏈平臺,梳理區外機器人企業配套需求,推動廣西零部件企業結合整機企業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推動零部件企業加強技術合作,提升制造水平,構建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供應體系。(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四、加強產業科技創新
(九)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新型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控制、高精度大能量密度伺服電機等技術,鼓勵機器人整機、軟件算法及關鍵零部件等技術攻關項目申報自治區科技“尖鋒”項目、“智果”行動計劃等科技重大專項。加大新產品新技術支持力度,遴選符合條件的機器人產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版次軟件產品給予支持。支持重點企業牽頭制定端云通信協議,探索端云融合技術,實現本地實時控制與云端復雜決策的高效協同。(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十)加強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支持重點機器人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創新聯合體。開展中國和東盟技術交流和產業對接,推動區域創新協同和成果轉化應用。支持機器人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高校院所等機構聯合建設機器人中試驗證平臺,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支持建設機器人產業質量檢驗檢測平臺,健全機器人產業檢測認證服務體系。(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五、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
(十一)打造豐富應用場景
梳理各領域機器人需求場景,征集機器人企業和用戶雙方預期,分批發布典型應用場景試點清單,鼓勵機器人供需雙方按照清單打造場景并開展聯合申報,對單個應用場景按照實際投入的25%給予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支持機器人整機企業與應用端合作研發特定場景機器人,形成知識產權共享、應用場景共建的商業盈利模式。(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十二)加強產需對接
舉辦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對接活動,支持機器人在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中的應用。支持機器人產品列入廣西名優工業產品推薦目錄,提升本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機器人企業開展新品發布、展示、推廣和銷售活動,對舉辦新品發布會、產品訂貨會等活動或參加國內外展會活動的工業企業,在場地租賃、會場搭建等費用給予一定支持。(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十三)鼓勵開放合作
支持機器人企業開展出口目的地產品法規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深化與歐盟、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和技術合作,鼓勵企業新開拓國際市場,對企業在新開拓國際市場的物流費、擔保費、倉儲費等成本費用給予一定補助。深化面向東盟的產業合作,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在機器人研發、產業協同、標準互認等領域深度合作,發掘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東盟國家機器人應用場景。(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十四)創新應用推廣模式
鼓勵企業創新應用推廣模式,對采購機器人整機,以服務派遣、融資租賃等形式向應用端市場提供服務的,按機器人整機采購額的10%予以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金融辦,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國資委、財政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六、加強要素保障
(十五)加強產業人才引育
加大機器人產業人才引育力度,通過柔性引才用才、優化職稱評審、完善薪酬分配等方式,支持機器人企業引進行業領軍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卓越工程師,企業引進的特殊人才可“一事一議”研究。鼓勵機器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共建市級產教融合平臺。支持機器人產業人才申報國家和自治區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十六)加強算力和數據支持
推動數據共享與安全治理,支持區域算力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行業數據資源池,推動制造業、農業等領域數據開放共享。加大“廣西制造業企業培優育強服務券平臺”對機器人企業支持力度,以服務券形式對機器人企業和科研平臺進行算力支持。(責任單位:自治區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相關市人民政府)
本政策措施由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解釋,有效期為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自治區已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與本政策措施不一致的,按照本政策措施執行,同類型政策不重復享受。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