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惠州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印發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4年12月30日
(聯系方式:工業互聯網和數字產業促進科,2873166)
惠州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重大部署,推動《惠州市打造國內一流數字產業基地實施方案》加快落實,進一步推動我市數字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特制定以下政策。
一、推動數字產業擴規模
1.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產值“倍增”。對納入我市統計范圍的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3年內實現產值倍增的,給予一次性獎勵:倍增后產值在1億元(含)到3億元(不含)的,獎勵30萬元;倍增后產值在3億元(含)到6億元(不含)的,獎勵50萬元;倍增后產值在6億元(含)以上的,獎勵100萬元。
2.鼓勵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發展壯大。對納入我市統計范圍的年度工業產值10億元(含)以上,且工業產值增速達15%以上的新一代電子信息企業給予“高成長”獎勵,獎勵額度按照其年度工業產值增量的1‰,予以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獎勵。
3.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量提效。大力招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經濟等領域優質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鼓勵發展服務型制造,支持制造業企業等非軟件企業剝離涉軟業務成立獨立法人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對新成立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兩年內年度營業收入首次達到2000萬元(含)以上的,可按其營業收入給予不超過3%的比例獎勵,最高獎勵200萬元。
4.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提檔升級。對已成立的年營業收入首次達到2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80萬元、100萬元的“晉檔升級”獎勵。對首次入圍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中國軟件業務收入100強企業榜單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5.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營收實現“倍增”。對納入我市統計范圍的軟件信息服務業企業3年內實現年營業收入倍增的,按其達到營收倍增后增量的1%給予“倍增”獎勵,最高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6.加強支持數字產業重點項目招商落戶。鼓勵數字產業領域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招引其產業鏈上下游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配套企業落戶。支持由兩家或以上的企業、協會、機構組成聯合體,招引關聯業務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落戶,打造更加完善產業鏈生態。對升規納統后年產值或年營業收入分別首次突破1億元、2000萬元的制造業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按照每家企業獎勵20萬元的標準,給予成功招引新企業落戶我市的企業或聯合體當年累計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底座培育項目的支持,對我市新引進或增資擴建的經國家“窗口指導”通過的集成電路制造項目,參照省制造業重大項目投資政策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比例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最高獎勵200萬元。
二、支持數字產業提質量
7.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整合省、市、縣(區)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補助資金,聚焦5G及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新型儲能等細分行業,對單個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按照不超過實際簽訂合同金額40%的獎補比例給予獎補,試點期內單個企業獎補上限為30萬元;對其中總投資額(不含稅)超過200萬元(含)且獲評為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的企業,市級資金給予每家企業50萬元獎勵,支持不超過20家轉型示范項目企業。對各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行業平臺省級資金按其核定投資額(不含稅)不超過30%的比例予以獎補,最高不超過100萬元。遴選數字化評估診斷服務商,為細分行業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評估、診斷和解決方案建議等服務,省級資金對每完成一家評估診斷服務項目給予4萬元的補助。
8.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支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實施上云上平臺,市級資金按照其不超過實際簽訂合同金額50%(含)的比例予以獎補,單個企業單個項目當年享受獎補資金上限為20萬元。
9.支持企業創建數字化標桿示范。對首次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AA級以上)且入選并完成惠州市企業首席數據官(企業CDO)示范建設試點的企業市級資金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得國家或省的5G應用、工業互聯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字領航”、“5G全連接工廠”等示范項目、典型(優秀)應用場景和案例、骨干企業等稱號的企業市級資金分別給予國家級50萬、省級20萬元一次性獎勵。
三、夯實數字產業平臺載體
10.支持建設特色數字產業園區。對成功創建“中國軟件名園”或新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授牌的軟件類基地(園區),市級資金給予運營主體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認定為市級軟件園并獲評年度“三星級”園區的軟件園,市級資金給予運營主體當年度30萬元獎勵。對軟件園內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數量達5家、10家、20家以上的,按晉級補差原則,市級資金分別給予園區運營主體20萬、50萬、100萬的一次性獎勵。支持產業園區布局建設數字產業園或數字產業集聚區,對獲評為國家、省數字產業類產業園(包含但不限于新一代電子信息類產業園、軟件園、人工智能產業園、5G應用示范園/產業園、數字創意類示范基地園區等)的園區建設運營主體(非行政、事業單位),市級資金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和50萬元獎勵。
11.推進算力產業發展應用。市級資金每年安排2000萬元,對購買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內智能算力服務,年度購買合同額(不含稅)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按照算力服務合同實際支付金額不超過20%給予算力用戶補貼獎勵,每家企業每年獎勵額度不超過200萬元。
12.加強與港澳數字產業交流合作。支持港澳生產力促進中心(局)等法定公營機構在我市建立數字、科技等賦能服務體系,為我市制造業企業提供(包括數字化評估診斷、軟件更新、技術研發及轉化、科技咨詢、市場拓展推廣、定制化服務外包等)專項輔導服務,助力我市企業轉型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創新發展注入活力。
四、提升數字產業創新能力
13.打造數字產業創新平臺。數字產業企業通過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認定的,市財政一次性獎勵支持100萬元。實施新型研發機構綜合評價后補助政策,評價結果為優秀和良好的,市級資金分別補助50萬元、30萬元。數字產業企業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市級資金按現行政策給予獎勵。落實《惠州市科學技術局關于惠州市科技企業孵化載體認定和扶持的辦法》,實施在孵企業引育獎補、高新技術企業引育獎補、孵化基金投資獎補和創新創業賽事獎補。
14.開展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挖掘攻關。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申報市重點領域研發項目,開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對競爭性重大研發項目和重點研發項目,市級資金分別給予最低200萬元和50萬元資助,對以“揭榜掛帥”方式組織的項目,按照技術交易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300萬元補助。
五、提升數字技術應用水平
15.加大軟件產品服務供給。評選發布惠州市優秀軟件產品和信息技術服務目錄,以每款產品和信息技術服務入選目錄清單的年度為起點,市級資金三年內每年補貼使用企業當年實際采購合同總額度的10%,同一產品和服務不重復享受,單個企業當年享受產品和服務的最高補貼額度為50萬元。
16.促進國產軟件推廣應用。支持企業基于鴻蒙、歐拉等國產操作系統、工業軟件(包含并不限于生產研發設計、信息管理、生產控制、嵌入式軟件)、數據庫、中間件等進行產品研發、適配,市級資金對首次通過適配認證并取得認證證書或產品兼容性證書的每個產品一次性獎勵5萬元,每年每家企業獎補產品不超過6個。支持企業開放場景創新應用開源鴻蒙操作系統,每年征集優秀示范案例不超過10個,經評選市級資金給予每個案例最高20萬元獎勵。對加入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Atom OpenHarmony”項目群成為A類、B類、C類捐贈人的企業,市級資金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分檔獎勵。
17.支持企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應用。支持生產制造等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鼓勵企業圍繞智能制造、智能維護、智能檢測、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電等重點領域,研發推廣一批技術水平先進的人工智能產品。征集人工智能在制造業領域優秀示范應用場景項目,對項目總投資額(不含稅)超500萬元,經評選市級資金對前三名企業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
18.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數字化資質認證。對首次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CMMI)三級、四級和五級的軟件企業,按照晉級補差原則市級資金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的分檔獎勵;對首次獲得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運維)成熟度三級、二級和一級的軟件企業,按晉級補差原則市級資金分別給予2萬元、3萬元、5萬元的分檔獎勵。對首次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二級、三級、四級和五級的數字產業企業按晉級補差原則市級資金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分檔獎勵;對首次通過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DSMM)二級、三級和四級的數字產業企業按晉級補差原則市級資金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的分檔獎勵。
本政策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為3年。本政策涉及的獎勵及補助事項,將結合當年財政狀況以具體申報通知為準,所需資金原則上在上級專項資金和市級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解決。不足部分,按現行財政體制分成比例,由市、縣(區)分級承擔。除第3條和第5條、第4條和第5條可重復享受獎補外,符合本政策規定的同一項目、同一事項同時符合國家、省和市其他扶持政策規定,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予以支持,另有規定的除外。鼓勵各縣(區)依據本政策制定相應配套政策,形成市、縣(區)政策聯動。
本政策所指“數字產業企業”為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國家統計局令第33號)中01—04大類中所包含產業領域內的企業,即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四大類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附件:1.名詞解釋
2.責任單位分工表
附件1名詞解釋
新一代電子信息:根據《廣東省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關于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定義,新一代電子信息企業為制造業中的39大類,即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要包括:計算機整體及零部件、新一代通信設備,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新一代智能消費終端、專業/非專業視聽設備、智能車載設備、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敏感元件及傳感器、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等制造領域。
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其本質是以機器、原材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產品以及人之間的網絡互聯為基礎,通過工業數據的全面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和高級建模分析,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
大數據: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其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
區塊鏈: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也成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在不可信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計算范式和協作模式。
云計算:分布式計算、效用計算、負載均衡、并行計算、網絡存儲、熱備份冗雜和虛擬化等計算機技術混合演進并躍升的結果。云計算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
人工智能: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其內涵包括腦認知基礎、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等方面。
元宇宙: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以及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通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的密切融合。
低空經濟:通俗來講,垂直高度3000米以下為低空,“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在低空空域內的各類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
上云上平臺: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利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等。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依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GB/T 23001-2017)和《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新型能力分級要求》(GB/T 23006-2022),通過管理評審的企業能獲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定的證書。兩化融合等級評定分為“A級別”至“AAAAA級”五個等級。
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2020年6月9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粵工信信軟〔2020〕73號)印發,全省數據中心規劃按照“雙核九中心”的總體布局,形成廣州、深圳兩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和汕頭、韶關、梅州、惠州、汕尾、湛江、肇慶、清遠、云浮9個數據中心集聚區。惠州作為“九中心”布局之一,規劃依托惠東白花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惠州)數據產業園”,建設惠州數據中心集聚區。
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CMMI):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種對軟件組織在定義、實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軟件過程的實踐中各個發展階段的描述形成的標準。
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運維):是一套成體系和綜合配套的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庫,全面規范了信息技術服務產品及其組成要素,用于指導實施標準化和可信賴的信息技術服務。
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是我國在數據管理領域正式發布的首個國家標準,該標準已于2018年發布執行,標準號GB/T36073-2018,標準旨在幫助企業利用先進的數據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評價自身數據管理能力,持續完善數據管理組織、程序和制度,促進數據交易,體現數據價值,釋放數據紅利。
工業軟件:應用于工業領域,為提高工業研發設計、業務管理、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水平的相關軟件和系統。是將工業技術軟件化,即工業技術、工藝經驗、制造知識和方法的顯性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系統化,是一種典型的人類使用知識和機器利用知識的推廣和普適過程。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以下簡稱“開源基金會”)是在民政部注冊的致力于開源產業公益事業的非營利性獨立法人機構。開源基金會的服務范圍包括開源軟件、開源硬件、開源芯片及開源內容等,為各類開源項目提供中立的知識產權托管,保證項目的持續發展不受第三方影響,通過開放治理尋求更豐富的社區資源的支持與幫助,包括募集并管理資金,提供法律、財務等專業支持。
附件2責任單位分工表
政策內容 |
責任單位 |
1.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產值“倍增”。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名字加粗的為牽頭單位;以下各項內容均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市財政局參與,不重復列出。 |
2.鼓勵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發展壯大。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3.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量提效。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4.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提檔升級。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5.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營收實現“倍增”。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6.加強支持數字產業重點項目招商落戶。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7.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8.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9.支持企業創建數字化標桿示范。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10.支持建設特色數字產業園區。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11.推進算力產業發展應用。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
12.加強與港澳數字產業交流合作。 |
市發展和改革局、科學技術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 |
13.打造數字產業創新平臺。 |
市科學技術局 |
14.開展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挖掘攻關。 |
市科學技術局 |
15.加大軟件產品服務供給。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16.促進國產軟件推廣應用。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17.支持企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應用。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18.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數字化資質認證。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